油麦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岐山有一种小吃叫ldquo擀面皮r
TUhjnbcbe - 2021/7/9 22:46:00
白癞风的治愈率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夏日记忆

西安上学那会儿,每到夏天,约三五同学附近城中村去找一家生意火爆的凉皮店,每人一碗酸爽下肚,外加一瓶冰镇冰峰(一种汽水),顿时有了精神。

在西安到处能见的是米皮和面皮。我最爱吃面皮,劲道可口。米皮糯点,有“粘牙感”,口感也不错。

宿舍有一个哥们,岐山人。偶尔一次回学校时给宿舍每人带了一份擀面皮,劲道,酸辣,爽口。便爱上了吃擀面皮,后来在西安找着吃了好几次,总觉得差点什么。还好哥们大方,每次回家我们都要嘱咐一定要给大家带擀面皮,也每次都满足。

擀面皮的秘密

擀面皮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加上面筋和配菜(一般为*瓜丝、豆芽、油麦菜等),放入酱料和油泼辣子,面皮的*,辣椒的红,配菜的绿,甚是好看!

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经过我多年吃货的经验(其实是问别人)窥得其中的三个秘密:油泼辣子的香辣,岐山醋的醇香,蜂蜜的厚重。单就醋来说,有人试过柿子醋、苹果醋、米醋、山西老陈醋等等,都比不上当地的醋。

庙会中的擀面皮

妻子也是岐山人,是在我爱上吃擀面皮之后遇到的。每每回她老家,下车总要找一家擀面皮吃一碗,三块钱一碗,顿时解了馋。碰巧一次回去遇到过庙会,便跟着人群去凑热闹。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摊位中大概有一半是买各种小吃,小吃摊位中又有一半是卖擀面皮。老板坐一侧,另外三侧摆三个长凳。像是开会,又像是一个表演。

食客坐定,一口陕西话:“老板,来碗面皮,多放辣。”老板一边说好,一边一手拿一大勺,一手快速抓起擀面皮和配菜放入勺中,再放入特质酱料和辣椒,快速搅拌,最后倒入一个套塑料袋的碗中送到食客面前,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到半分钟搞定。

那些经常吃的老陕,咥(die,意思为吃)起来也是风卷残云之势,不到两分钟付款走人。

妻子说这是他小时候的记忆。

女“神仙”

一老人讲起一个故事,二十年前,宝鸡陈仓区有一村,村里有一妇人一夜之间成"仙"了,算命求富无所不能,后来逐渐名声大噪,每到周末从西安甚至外省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

村里人看到了商机,便自制擀面皮、甑糕等等在自家门口做起了生意,到了大的节假日,摊位多的更是能摆满两三条街,发展到后来好多人竟然只是为了吃一口手工擀面皮而来。

再后来,女神仙用赚的钱在自家院子修了一座寺庙,以佛教中人自居(有点像黑作坊转为正规店)。时过境迁,除了偶尔一些陕A的车来咨询,人慢慢减少,村里也就没了生意,现在依旧能看到当年的繁华。

八亩沟or八墓沟

擀面皮有个洋气的名字叫“御京粉”,听着来头就不小。

有一种说法,相传岐山八亩沟村王同江在北京皇宫御膳房里当御厨,首创出这种面食,取名"御京粉"。康熙末年,王同江年老回乡,在家乡开店铺,经营御京粉,这种美食也从宫廷走向民间。

还有一种说法,太宗时期,岐山人氏李淳风拜太史令,奉名回西岐寻小吃名,由此将擀面皮带进皇宫,皇帝大悦,钦点为喜食的御膳,从此被京城人称作“御京粉”。

无论哪种说法,都离不开一个地方:“八亩沟”。

如今的擀面皮店,都要在前面加一个八亩沟以示正宗。我有了心结,一定要探访一次八亩沟,有幸和朋友去了一次,有点失望,一个很普通的村庄,普通到我没有拿起手机拍照,农忙时间,路上行人少。

总以为至少有个总店,或者有一个古迹能够展示它的过去。我许那一刹那理解了,能让这么多人去喜欢它,也许就是因为它的普通。

回来网上搜了很多资料,原来相传西周初期有八位贤士德行高尚、才能卓越,周武王伐纣大获全胜,八人功不可没,被后人称作“周八士”。后葬于岐山县凤鸣镇一村庄,称之为“八墓沟”,人们避讳墓字不吉利,遂将“八墓沟”改为“八亩沟”。

这就是擀面皮的故事。

注: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陕西十大名优小吃出炉,老陕味道,来陕西、没吃过、等于白来。

羊肉泡馍,不仅仅是美食,吃的是一种情怀,是陕西美食特色文化。

陕西渭南著名面食,外地人叫不出名字,众多明星都来吃过,踅面。

玉米面虽是粗粮、但陕西人用聪明和智慧,使粗粮细做改善自身生活

学校食堂清库存,啥都能整成菜,网友:最后一道吃得我泪流满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岐山有一种小吃叫ldquo擀面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