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育到一定时期,总要添加辅食,可该怎么给宝宝添加辅食?食材到底该切多细?辅食要做成什么样参考宝宝吃?很多妈妈心里没底,不知道该怎么做。
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一一为您解答。
首先,我们要了解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添加辅食时,食材选择要从果汁、蔬菜到肉蛋、鱼虾过渡,食材处理要从糊、泥向颗粒、块状过渡,去适应宝宝的发育需求。具体添加步骤如下。
1、稀糊(搅拌机+水)
宝宝初期只会吞咽,所以辅食要按照流质、半流质、稀糊状的顺序添加。添加的第一口辅食,最好是加铁米粉,以续上身体快要消耗完的储备铁质。添加3-5日后,再陆续搭配各种蔬果,做成米糊给宝宝吃。比如,南瓜米糊、大白菜米糊、菠菜米糊、胡萝卜米糊、苹果米糊、香蕉米糊等。
注意宝宝免疫力低,肠胃功能弱,添加水果要去皮,蒸熟或煮透;添加蔬菜要去草酸,清洗干净,多选应季蔬菜。
这期间,很多妈妈都会碰到宝宝刚添加辅食很抗拒的问题,对此小编建议:
多尝试喂几口,一种辅食至少要连续尝试10次,才能断定宝宝是否喜欢。
降低稀糊浓稠度,或改从果汁、蔬菜汁入手。
用小勺喂养,不要喂太进去,也不要将米粉或其他辅食加入奶瓶中喂养。
参考月龄:6个月+
2、泥(搅拌机)
等宝宝适应了稀糊辅食,就可添加泥状辅食,并丰富食材种类。如果说蔬菜、水果更多制作成稀米糊辅食,那鱼、肉、肝、粗粮食材则可偏向制作成泥状辅食。比如,瘦肉泥、鸡肉泥、三文鱼泥、鳕鱼泥、虾肉泥、猪肝泥、鸡肝泥、土豆泥、红薯泥、山药泥等。
注意瘦肉类食材处理要预先去筋,搅打够细腻;鱼类食材要事先用柠檬水去腥、去刺;肝类食材要去除外膜、筋、血根等杂质;粗粮食材可用过滤器过滤掉残渣。
当然,很多妈妈也会碰到宝宝过敏的现象,对此小编建议:
初期添加,要少吃,一周一次。
一次添加一样,每样间隔3-7天。
观察宝宝食用后是否有过敏症状,如果有过敏症状,等宝宝再大点再尝试。
参考月龄:7个月+
3、碎末(勺子碾压)
在宝宝泥状辅食添加一段时期后,可以逐步添加碎末状辅食,锻炼宝宝舌头嚼碎和牙龈咀嚼能力,甚至刚长出牙的咀嚼能力。可以将蔬菜泥、水果泥、肉泥、鱼泥、虾泥、粗粮辅食,可以做得比之前更粗糙些,也可以将辅食做成羹,或者粥。比如豆腐羹、猪血羹、鸡蛋羹、燕麦粥、红豆粥、小米粥等。
注意泥状辅食和羹类辅食的食材要用勺子充分碾压均匀;粥类辅食要煮得够稀烂。
在吃过一段辅食之后,宝宝可能会出现厌食、挑食、偏食等症状,对此小编建议:
巧用食材搭配,如鲜艳颜色一起搭配,酸甜食材一起搭配。
丰富食材种类,如紫米、芹菜、西葫芦等不常做或尚未添加的辅食也可逐步加入。
变更食材性状,如稀状、泥状、糊状、碎末4种随即变化。
参考月龄:8个月+
4、小颗粒(刀切尽量细)
等宝宝已经长了好几颗牙了,就可以添加小颗粒辅食。此时需添加更多的粗纤维食物,比如纤维细柔的菠菜、油麦菜、生菜等,及富含粗纤维的块茎类蔬菜,如红薯、藕、萝卜、笋,来锻炼宝宝咀嚼能力和肠胃功能。
注意辅食可以不用再做成泥状,可以切得尽可能细,做成菜碎、肉末、鱼蓉等。
这时期,宝宝可能会出现吐出食物的情况,对此小编建议:
如果食材偏酸或带点苦涩,可以和偏甜的食材中和一下味道。
如果食材质地太过粗糙,要做得更细软一些。
而面条、粉丝等食物要切得更小、更短。
参考月龄:9个月+
5、大颗粒(刀切5毫米左右)
宝宝越大,面部、口腔肌肉、舌唇等器官也不断发育,可尝试更大一点的颗粒辅食,进一步增强咀嚼能力。除了面条、粉丝,还可以添加软米饭、稠粥。水果也可以直接洗净切大颗粒,让宝宝用手抓着吃。
注意粥类辅食比之前稍稠,但依旧要软烂;可在辅食中添加面粉制成挤出糊絮状。
这时期,可能宝宝更喜欢颜色和造型鲜艳的辅食,对此小编建议:
重视摆盘,利用食物特点,做成有趣的食物造型。
增添烹饪技巧,如用颜色鲜艳的蔬菜做成好看的面条。
参考月龄:11个月+
6、小块(刀切10毫米左右)
宝宝1岁了,除了米饭、面条,可添加馒头片、面包汤,尝试带馅的食物,如扁食、饺子等,继续锻炼咀嚼能力。
注意这时候就不要给宝宝吃煮得烂烂的食物了。米饭的浓稠度可更浓。面条也弄得可更长一些。
这期间,可能宝宝之前爱吃的辅食,现在不爱吃了,对此小编建议:
要注意食材搭配和味道的调配,增加新口味。
多尝试不同的食物。
同一种食物也要多尝试几种制作方法。
参考月龄:12个月+
7、大块(接近成人块状食物大小)
现在宝宝吃的东西可以逐渐接近成人块状食物大小,但口味要偏清淡。
这时期,父母很容易追着喂宝宝吃饭,对此小编建议:
买个宝宝桌椅,养成宝宝在固定位置吃饭的习惯。
参考月龄:18个月+
以上就是6-18个月宝宝辅食添加要点的全部内容,有任何疑问,欢迎读者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
参考:《宝宝辅食添加每周计划》,童笑梅、胡敏著
小评果快乐育儿,每天分享不同的早教育儿、辅食及孕产内容,帮您快乐育儿!转载请私信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