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暴跌遭大肆做空 化工行业恐迎来寒冬
中国经济北京10月15日讯
进入十月份后,美国原油期货以及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自六月份阶段性顶部下跌逾20%幅度,各自创下近两年以及四年来新低。国际油价作为大宗商品走势的重要风向标,其走势以及对国内化工行业的影响正引发市场普遍关注。
事实上,伴随油价下跌,国内化工品市场产品同样在经历一轮瀑布式下跌,多数产品创下年内甚至数年来新低。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上,塑料期货跌破万元大关,PTA 期货创下2009年1月以来新低,甲醇期货则创下2013年7月以来新低。化工市场金九银十行情不再,反之恐将提前迎来寒冬。
多因素导致油价暴跌 投机资金大肆做空
如果说十一期间沙特意外下调官方原油售价是引发国际油价暴跌的导火索,那么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则让暴跌显得理所当然,而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的原油库存高企则进一步让油价长期跌势有了理由,使得投机资金有恃无恐大肆做空。
据中国经济查询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成员国如果未能更广泛地承诺减产,其产量可能会维持在现有水准,在这种惰况下,布伦特原油价格不排除进一步下跌到80-90美元/桶的中间水准,或更接近80美元/桶;摩根大通则看好价格反弹,甚至预计2014年底布伦特原油均价将在111美元/桶。
国内化工行业景气度下降 恐迎来寒冬
十月份正当大宗商品传统需求旺季,但今年传统旺季不旺、需求低迷,受累于期现货化工产品价格近期的大幅下滑,与上半年相比,当前化工品市场表现可谓黯然无光。事实上,国际油价某种程度上与化工行业的景气程度呈正相关,一般情况下,油价涨得高,化工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上涨,终端需求旺盛;油价下跌,伴随着整体经济形势的不景气,需求则疲软。
李彦对中国经济表示,油价下跌一方面降低了化工行业原料成本,但另一方面影响终端产品的售价,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下,市场需求低迷,存货高企,对行业来说整体效应是负面的。油价下跌会影响到市场交投心态,下游经销商及中间厂商观望情绪加重,市场各方将变得更为谨慎。
一位石化企业负责人称:需求下降,商家信心不足,害怕成品卖不掉库存积压,导致行业利润挤压严重,中小企业资金生产状况会出现困难,减弱行业景气度,今年化工行业恐已迎来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