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赵明国/233544901.减肥不是挨饿,是与食物的长期合作
肥胖的原因可以总结为能量摄入过剩、消耗不足两点,因此减肥最简单的原理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对于有一个需要减肥的孩子的家庭来说,每天最大的烦恼应该就是“吃什么”、“怎么吃”。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食谱来解决。
很多家长发现,直接大刀阔斧地减少孩子的食物摄入量,孩子通常会拒绝、不配合,或者偷吃,甚至报复性吃的更多,结果可能越减越胖。因此在开始这场超越意志力的旅行之前,家长需要了解以下2点:
·减肥需要家长身先力行的示范
·给孩子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
孩子与食物是天生的好友。他们对食物的体验一部分由父母提供,一部分来源于他们本身对食物的偏好。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饮食示范。在饭桌上,你在吃什么,你的孩子就在吃什么;你怎么吃,你的孩子可能就在模仿你怎么吃。因此,家长需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保持健康合理的饮食和进餐习惯。
关于食物种类的选择方面,在保证种类丰富、搭配合理的基础上,允许孩子自主选择食物种类及烹调方法。例如,有的孩子不喜欢鱼肉,可以选择虾、瘦肉等来代替补充蛋白质;有的孩子不喜欢葱姜烹饪,可以选择白焯、蒜蓉、蚝油调味等等。
减肥并不仅仅是体重的下降,更是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真正健康的饮食是可持续性的,终生受益的。我们的目标不是挨饿,而是教会孩子与食物终身合作。
2.均衡膳食是核心
没有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全部营养。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大豆等食物中的3类及以上;每天食物种类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
对于减肥的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能吃饱的分量上增加更多低能量密度、低升糖指数的食物,选择更健康的脂肪,避免精制糖。
(1)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是指g的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能量参考摄入量的比值。在相同重量下,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比能量密度较低的食物提供的热量更多。比如,g的油麦菜大概提供10-30kcal的能量,1个g的炸猪排能提供kcal的能量,炸猪排的能量密度比油麦菜高上7-20倍。
高能量密度食物
油料种子:芝麻、花生、大豆等;
油炸食品、甜食:如奶油、薯片、巧克力等;
坚果及干果酱料等;
精制糖:如冰淇淋、蛋糕、馅饼、糖果等;
淀粉:精制米、面、饼干等;
各种酒类。
低能量密度食物
根类蔬菜:白萝卜、胡萝卜;
茎叶类蔬菜:白菜、油麦菜、芹菜、芥菜、圆白菜;
鲜豆类蔬菜:豇豆、四季豆、豌豆、豆芽;
茄果类蔬菜:茄子、番茄、黄瓜、辣椒、西葫芦、苦瓜。
水果类:柑橘类:芦柑、蜜橘、蜜柚;瓜果类:木瓜、哈密瓜、香瓜;
粗杂粮:全谷物、杂豆等。
人类的胃容积是一定的,高能量密度的食物让人没那么容易饱,自然就容易吃多,而低能量密度食物可以增加饱腹感,让人没那么容易吃多。因此,当孩子的摄食量已经达到了同龄推荐量还是没有饱,建议增加低能量密度食物的占比,比如说蔬菜、粗粮等。
(2)升糖指数
升糖指数(GI)是指碳水化合物升高体内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食物的升糖指数越高,意味着它升高血糖的速度越快,能力越强。对于肥胖的孩子,建议选择同种类中升糖指数相对低的食物,这些食物更有助于控制孩子的血糖水平,避免过大的波动,从而控制食欲及总能量摄入。
表1常见食物的GI值
3.好脂肪和坏脂肪
长期以来,似乎人们秉持着饮食中脂肪越少越健康的观点。营养学中,脂肪是人体重要营养素之一,是重要的能量和必需脂肪酸来源。脂肪酸人体不能自己合成,因此完全避免脂肪摄入是绝对不理智的。脂肪对人体的供能应达到总能量中的20-30%,因此在选择低脂饮食后的问题在于,人们可能需要摄入更多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去补充能量,这一点对于减肥并不是好事。
并且不是所有脂肪都是坏的。对于人体来说,选择摄入的脂肪“类型”,远比减少“数量”重要得多。健康的脂肪选择比避免脂肪更明智。
那么那些食物好脂肪多,哪些坏脂肪多呢?
坏脂肪多来源于动物肉、动物油、棕榈油、椰子油以及快餐类食物。好脂肪则多来源于植物油、坚果和鱼。
根据年的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分析显示,我国居民膳食脂肪摄入一半以上都来源于烹调油。因此,家庭烹饪中的减油是孩子减肥的第一步。学会欣赏蒸煮菜的风味,是每个超重肥胖孩子的家庭应当培养的集体饮食习惯。在烹调油的选择上,尽量以菜籽油、生海鱼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为主,可以定时更换不同种类,但无论是哪种油,对于减肥的孩子的用油,都建议家长形成用前“掂量”一下,保证定量取用。畜肉上,减肥的孩子要避免肥肉、动物内脏等,吃畜肉宜选瘦肉,其中以白肉为佳,如鸡鱼等。动物性食物的量控制在1只鸡蛋+50-g左右,鱼、虾、鸡胸肉、里脊肉建议7岁以下50g,7-14岁g,14岁以上g。
4.识别精制糖
根据指南推荐,每人每天精制糖摄入量不应超过50g,而肥胖的孩子应该控制在25g下。对于家长来说,蔗糖、白糖、红糖这些显而易见的糖很好去避免,但我们要小心的是“隐形糖”,如冰淇淋、饼干、酸奶,尤其是饮料。家长要做的是,在每一次购物中,和孩子一起学会